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

被引:59
作者
林来梵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体; 政体; 国家性质; 国家统合; 跨国移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30103 ;
摘要
"国体"一词从语源学上可追溯至诸多中国古籍,但作为法政概念,则经历了从近代德国被移植到明治时期的日本、再从日本被移植到晚清中国,可谓"跨国交叉往复移植"的过程。其间,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装置而曾发挥过建构国家形态、将特定政治权威正当化以及形成国家统合原理这三种功能,从而有力推动了其内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发生相应的演变,乃至从最初的一个形式性概念嬗变为一个实质性概念。我国现行宪法上的国体条款暗含着国家统合原理的特定内容,而其规范性内涵本身又蕴含着一种继续形成与自我演进的内在机理,这既潜藏着中国宪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应有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4+204 +204-20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国家法人说的兴衰及其法学遗产 [J].
王天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5) :81-102
[2]   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J].
林来梵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20-22
[3]   梁启超的公民民族主义及其困境 [J].
高力克 .
政治思想史, 2011, 2 (03) :22-40+198
[4]   毛泽东读谈梁启超 [J].
毛胜 .
党的文献, 2011, (04) :119-121
[6]   日本明治时期的国体与天皇机关说事件 [J].
董璠舆 .
比较法研究, 2011, (01) :138-144
[7]   梁启超的政治学——以明治日本的国家学和伯伦知理的受容为中心 [J].
川尻文彦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0 (01) :1-9
[8]   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兼论人民政协制度的定位 [J].
胡筱秀 .
政治与法律, 2010, (09) :75-86
[9]   美浓部达吉立宪主义思想研究 [J].
韩大元 .
比较法研究, 2010, (04) :1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