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的犯罪概念之提倡——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27
作者
苏彩霞 [1 ]
刘志伟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犯罪概念; 刑事法治; 罪刑法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形式的犯罪概念的产生是大陆法系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而混合的犯罪概念则适应了我国建立现代刑事法治国的发展需要;形式的犯罪概念只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的内容,混合的犯罪概念则满足了现代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的要求;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具有照应功能与出罪功能,且不存在逻辑上的前后矛盾。因而,主张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形式化的观点不可取,我国刑法应提倡与维护混合的犯罪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入罪与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双重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 2002, (12) :31-34
[2]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 [J].
储槐植 ;
张永红 .
法学研究, 2002, (03) :87-99
[3]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2, (02) :164-177
[4]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5]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 [J].
陈兴良 ;
刘树德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6) :92-101
[6]   法治国的刑法文化——21世纪刑法学研究展望 [J].
陈兴良 .
人民检察, 1999, (11) :10-15
[7]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下)——反思与展望 [J].
梁根林 ;
何慧新 .
中外法学, 1999, (04) :1-9
[8]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 [J].
李立众 ;
柯赛龙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2) :54-61
[9]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 [J].
王世洲 .
法学研究, 1998, (05) :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