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主体之股东身份的法律解析——以信托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为展开

被引:3
作者
郭雳 [1 ]
汤宏渊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中信金属公司
关键词
信托主体; 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首次公开发行; 监管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9 [信托];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近两年在审核公开发行时,证监会对于含有信托主体股东的企业基本采取排斥态度,对信托公司的业务造成影响,引发争议。本文从法律角度对该政策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剖析,并讨论了实践中各种变通规避的类型及其弊端。基于理论和现实的研究表明,尤其是对于信托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上述否定态度的理由并不充分。更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于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各自确立监管重点并协调合作,实现和谐监管。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信托登记制度的构建 [J].
汤淑梅 .
法学杂志, 2008, (06) :137-139
[2]   2007中国信托业:路径决定未来 [J].
邢成 .
经济导刊, 2008, (03) :69-76
[3]   《证券法》适用范围的反思与展望 [J].
吴志攀 .
法商研究, 2003, (06) :13-22
[4]  
信托业“难咽”私人股权大餐[N]. 上海金融报. 2008 (A04)
[5]  
英国信托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余辉, 2007
[6]  
美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雳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