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被引:16
|
作者
张维成 [1 ]
田佳 [1 ]
王冬梅 [1 ]
丁国栋 [1 ]
孟东霞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森林碳汇; 生态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不同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成果以及国际森林碳汇项目的动态。分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温室气体减排和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中应采取积极立场和应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京都议定书》生效周年述论
    周洪钧
    [J]. 法学, 2006, (03) : 123 - 130
  • [2]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丁一汇
    任国玉
    石广玉
    宫鹏
    郑循华
    翟盘茂
    张德二
    赵宗慈
    王绍武
    王会军
    罗勇
    陈德亮
    高学杰
    戴晓苏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 3 - 8+50
  • [3] 清洁发展机制简介
    戴伟娣
    [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6, (01) : 40 - 44
  • [4] 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政策响应
    王淑芳
    [J]. 生态经济, 2005, (10) : 66 - 69
  • [5] 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额外性问题探讨
    武曙红
    张小全
    李俊清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 51 - 56
  • [6] 论《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潜在影响
    杨兴
    [J]. 时代法学, 2005, (03) : 103 - 109
  • [7] 退耕还林工程与“三农”问题——以四川省为例
    张国明
    袁卫国
    汪飞跃
    [J]. 绿色中国, 2005, (06) : 20 - 22
  • [8] 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利弊分析
    孙丽英
    李惠民
    董文娟
    石缎花
    周大杰
    [J]. 生态科学, 2005, (01) : 42 - 45+48
  •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及其谈判进程
    涂瑞和
    [J]. 环境保护, 2005, (03) : 65 - 71
  • [10] 《京都议定书》动态评述
    郑爽
    [J]. 中国能源, 2005, (01) : 15 - 16+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