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蒸散及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12
|
作者
闫人华 [1 ,2 ]
熊黑钢 [3 ,2 ]
张芳 [1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
关键词
蒸散; 绿洲-荒漠过渡带;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能量平衡; 芨芨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实测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的蒸散量,并分析了其蒸散日变化规律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蒸散日变化曲线特征差异显著。晴天因辐射强、蒸散量大,蒸散曲线显示为"高耸"型;由于受云量和降水的影响,阴天曲线呈"平缓"型;雨天曲线则表现为"偏态"型,而平均蒸散曲线变化与晴天较为相似。②随着气候由夏季向秋季转变,早晨蒸散发生和夜间蒸散结束的时间点分别表现出1.73min.d-1的滞后性和2.02min.d-1的前移性;同时,蒸散峰值以0.0036mm.d-1的速度递减。与一些相对叶宽的植被覆盖地相比,芨芨草地蒸散量日际波动幅度较小。③净辐射通量(Rn)、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及土壤热通量(G)的平均值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日循环变化趋势。G/Rn、H/Rn、LE/Rn曲线白天平滑,夜间波动,日出和日落前后波动最为剧烈。潜热占净辐射的58.8%,远大于沙漠、戈壁,而低于绿洲。④晴天波文比(β)日内变化曲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变化率接近-2%,但日间变化曲线略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4.8‰。前者反映了晴天的潜热活动在日内随时间变化而愈来愈强,后者则表明感热活动在夏秋季中随日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多枝柽柳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
    张佩
    袁国富
    庄伟
    薛沙沙
    [J]. 生态学报, 2011, 31 (22) : 6677 - 6687
  • [2] 额济纳绿洲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敏感性分析
    侯兰功
    肖洪浪
    邹松兵
    杨永刚
    [J].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 1255 - 1259
  • [3] 松嫩平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张永芳,邓珺丽,关德新,金昌杰,王安志,吴家兵,袁凤辉.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 [4] 近50a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气候变化及沙尘天气特征
    马瑞
    王继和
    屈建军
    刘虎俊
    孙涛
    [J].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 1031 - 1036
  • [5]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邱建秀
    [J].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 589 - 598
  • [6] 辽河口芦苇湿地蒸散试验研究
    张颖
    郑西来
    伍成成
    张淑慧
    [J].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3) : 351 - 358
  • [7] 2000年至2008年松嫩平原生长季蒸散量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曾丽红
    宋开山
    张柏
    王宗明
    杜嘉
    [J]. 资源科学, 2010, 32 (12) : 2305 - 2315
  • [8] 荒漠-绿洲芦苇地蒸散量及能量平衡特征
    司建华
    冯起
    张艳武
    常宗强
    张凯
    [J].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2) : 160 - 168
  • [9] 三江源区温性草原蒸散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张耀生
    赵新全
    赵双喜
    冯承彬
    [J]. 中国沙漠, 2010, 30 (02) : 363 - 368
  • [10] 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气候变化
    普宗朝
    张山清
    李景林
    王胜兰
    刘海荣
    李静
    [J]. 中国沙漠, 2010, 30 (02) : 413 -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