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刑事程序无效理论研究——兼谈中国如何建立“刚性”的程序

被引:23
作者
施鹏鹏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关键词
法国; 程序无效; 制裁机制; 借鉴意义;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D956.5 [];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1 ;
摘要
法国刑事程序无效理论的根本理念便是在刑事诉讼中设立刚性的程序规则,杜绝各种损及公共秩序及基本人权的违法侦查、预审乃至裁判行为。立法、判例及学说在此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当前法定无效与实质无效、公共秩序无效与私益无效并存的程序制裁体系。中国欲在司法实践中防止大量涌现程序违法行为,则必须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建构一种常设的、有效的、"刚性"的纠错及制裁机制。在这一问题上,法国相对成熟的程序无效机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借鉴素材。而该机制在法国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亦可让我们有所防范,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因反复改革而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7, (06) :141-156
[2]   中国检察制度的几个问题 [J].
朱孝清 .
中国法学, 2007, (02) :108-131
[4]   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0, (03) :145-153
[5]  
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J]. 陈瑞华.中外法学. 2003 (04)
[6]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智辉, 2006
[7]  
程序性制裁理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陈瑞华著, 2005
[8]  
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宋冰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