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分析——以湟水上游为例

被引:9
|
作者
李燕燕 [1 ]
陈琼 [1 ]
刘峰贵 [1 ,2 ]
周强 [1 ]
许寰戈 [1 ]
马伟东 [1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耕地撂荒; 影响因素; 农户类型;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青藏高原; 湟水上游;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9.0090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全球范围内耕地撂荒已成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深刻改变了农村土地景观,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上游36个样本村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耕地的原因,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湟水上游耕地撂荒比较普遍,撂荒农户占比为10.74%,所有农户撂荒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为3.08%,但撂荒农户撂荒面积占撂荒农户耕地面积比高达24.01%,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峡口附近和农牧交错带,平坦地区和距离西宁市较近的地区撂荒较少。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坡陡无法开展机械作业、土地贫瘠和耕地距离远3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占据主导,其次是农户自身特征因素,最后是社会经济因素。农户会根据耕地特征和自身条件将耕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条件对耕地进行选择性撂荒,故耕地撂荒情况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稳定型农户户均撂荒面积最少,稳定型次之,基本型最多。而拥有耕地的数量以及转出面积和退耕面积是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区内退耕耕地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大面积耕地处于荒芜状态。因此,提出需加强耕地保护和补偿、完善土地流转等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93 / 10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促进还是抑制了土地流转?——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宋亮
    赵霞
    缪书超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9, (08) : 1 - 7
  • [2] 不同特点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格局特征对比分析——以太行山区为例
    李晓雅
    郭青霞
    杜轶
    [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7 (05) : 916 - 921
  • [3]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欧名豪
    王坤鹏
    郭杰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 (03) : 357 - 365
  • [4]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
    张学珍
    赵彩杉
    董金玮
    葛全胜
    [J]. 地理学报, 2019, 74 (03) : 411 - 420
  • [5] 贫困山区农户土地流转及撂荒行为探究──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份农户问卷调查
    苏春慧
    毕如田
    刘慧芳
    郭永龙
    [J]. 农学学报, 2019, 9 (02) : 89 - 96
  • [6] 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吴宇哲
    许智钇
    [J]. 资源科学, 2019, 41 (01) : 9 - 22
  • [7] 国内外耕地撂荒研究进展
    陈欣怡
    郑国全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S2) (S2) : 37 - 41
  • [8] 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段亚明
    周洪
    刘秀华
    王红蕾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 (13) : 13 - 17
  • [9] 不同撂荒耕地类型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德阳市中江县为例
    冯茂秋
    潘洪义
    朱芳
    房力川
    [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 (06) : 1260 - 1266
  • [10] 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基于全国山区抽样调查结果
    李升发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王学
    王仁靖
    蒋敏
    王亚辉
    [J]. 资源科学, 2017, 39 (10) : 1801 -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