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7
作者
肖伟胜
机构
[1]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现代性; 抽象; 异化; 解放;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6.01.010
中图分类号
B089.1 [西方马克思主义];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4 ; 010101 ;
摘要
继承了马克斯·韦伯悲观主义批判传统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现代性工具理性的宰制下,单调、重复、刻板、乏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音调,它逐渐成为扼杀生命诗意、窒息人们自由的"铁笼";而以卢卡契、列菲伏尔、赫勒、K·科西克以及德·塞托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悲观主义和精英主义立场,认为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仍然具有自我转变的可能性,它凭借其不可化约的诗意的、非理性、肉身的以及感伤的解放潜能,就能打开救赎、积极和强有力的转变之门。但随着马克思所说的"抽象成为统治"逐渐衍化为消费社会中"景象甚至仿像的统治",抽象的幻象成为日常生活舞台上的主角,很显然在当前情势下,日常生活蕴含的解放潜能随着主体的消失日趋丧失殆尽。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M].张一兵著;.三联书店.2001,
[4]  
理解大众文化.[M].(美)约翰·费斯克(JohnFiske)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  
自我的根源.[M].(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著;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6]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美)杰姆逊(FredricJameson)讲演;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  
经济·社会·宗教.[M].(德)马克斯·韦伯著;郑乐平编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9]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M].张庆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0]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衣俊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