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粮食增长的结构变动分析——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分析验证

被引:7
作者
李晓云 [1 ]
黄玛兰 [1 ]
曾琳琳 [1 ]
张安录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结构变动; Shift-Share模型; 长江中游;
D O I
10.13246/j.cnki.jae.2016.08.008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长江中游四省的粮食作物结构内部优势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以分析粮食连年丰收背景下作物内部增长的结构与竞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稻不具备结构性优势与竞争优势;小麦同时具有结构性优势和竞争优势;玉米具有结构性优势但是缺乏竞争优势;豆类、薯类无结构性优势,但是豆类由于单产水平提高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农作物内部结构看,2004年以来长江中游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62%的比例。其中四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扩张空间有限;安徽和湖北小麦有较大幅度增长;除江西外其他三省玉米均呈现出上涨趋势。长江中游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与环境优势,从结构与竞争力出发,调整水稻生产品种结构、提高品质,积极支持安徽和湖北北部小麦生产,克服玉米生产限制性因子、提高单产水平,以进一步发挥区域作物结构优势,增加竞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吉林省粮食单产时序变化及其因素分解 [J].
郝瑞彬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 (10) :1200-1203+1232
[2]   基于空间Shift-Share模型测度区域经济空间影响的新方法 [J].
董麓 ;
李晓欣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 30 (05) :3-9
[3]   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扩大玉米生产的思考 [J].
李晓云 ;
黄玛兰 ;
杨柏寒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2) :58-62
[4]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2012 [J].
罗海平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 30 (05) :23-30
[5]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J].
陈秧分 ;
李先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0) :1-10
[6]   基于SSM的山东省粮食生产变化研究 [J].
张晶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 (04) :11-16+21
[7]   近30年中国水稻种植区域与产量时空变化分析 [J].
刘珍环 ;
李正国 ;
唐鹏钦 ;
李志鹏 ;
吴文斌 ;
杨鹏 ;
游良 ;
唐华俊 .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680-693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 [J].
张利国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1) :20-26
[9]   基于GIS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J].
卢柳叶 ;
张青峰 ;
李光录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6) :45-50
[10]   基于县域的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分析 [J].
徐志宇 ;
宋振伟 ;
陈武梅 ;
邓艾兴 ;
陈阜 ;
张卫建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5)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