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2
作者
张利涛
机构
[1]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苏格拉底; 优素甫; 知识即美德; 《福乐智慧》;
D O I
10.13933/j.cnki.2096-2134.2016.01.007
中图分类号
B82-0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古代维吾尔族哲学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与苏格拉底在道德哲学方面有相似的论述,在"知识即美德"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相通之处。虽然他们都强调"知识即美德",但是他们对这一思想却有着不完全一致的理解。苏格拉底认为理念即知识—知识即美德—美德的最高形式是善,在他的"知识即美德"思想体系中,理念是知识的起点,善是知识的终点,知识是沟通理念和善的纽带。与其相比,优素甫则认为善行是连接美德和幸福的桥梁,知识即美德—美德是善的基础—善是幸福的源泉,在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中,不难看出,在优素甫看来知识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他追求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有知 [J].
詹文杰 .
哲学研究, 2015, (08) :53-60+129
[2]   《福乐智慧》中“善”的思想研究 [J].
张利涛 .
黑河学院学报, 2015, 6 (02) :28-32
[3]   从知识到智慧:《福乐智慧》的通达幸福之路 [J].
陈永杰 .
新疆社会科学, 2012, (06) :145-149
[4]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 [J].
赵猛 .
世界哲学, 2007, (06) :13-25
[5]   《福乐智慧》与古希腊文化 [J].
热依汗·卡德尔 .
民族文学研究, 2002, (04) :77-82
[6]  
西方哲学史.[M].(美) 梯利;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7]  
新疆诸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M].熊坤新; 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8]  
西方哲学史.[M].(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SamuelEnochStumpf);(美)詹姆斯·菲泽(JamesFieser)著;丁三东等译;.中华书局.2005,
[9]  
柏拉图对话集.[M].(古希腊)柏拉图著;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4,
[10]  
柏拉图对话集.[M].(古希腊)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