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结构与“卡脖子”技术特征——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例

被引:10
作者
梁帅 [1 ]
高继平 [2 ]
机构
[1]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技术特征; 专利计量; 数控机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G659 [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426.4 [];
学科分类号
080202 ; 1202 ; 1202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为探讨中国"卡脖子"技术形成的原因,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卡脖子"技术结构和产业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专利分布呈现科学界和产业界分化现象,技术集成度、复杂度不高并且专利价值较低,竞争能力较弱;高校院所以数控技术为主,技术体系呈现链式结构;领军企业以机床制造为主,技术体系呈现离散型结构。而日本数控机床产业体系以领军企业为主,并且专利呈现较高的技术集中度、关联度,整体技术体系呈现多技术核心的网络结构,数控和制造技术结合度高,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建议从技术生态体系构建、"卡脖子"技术分类攻关机制、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现代化产业链锻造,提高安全可靠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卡脖子”技术究竟属于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J].
夏清华 ;
乐毅 .
科技中国, 2020, (10) :15-19
[2]   论我国产学研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J].
姜子莹 ;
封凯栋 .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07) :3-5
[3]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甄选机制研究 [J].
张治河 ;
苗欣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9 (06) :5-15
[4]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与突破路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J].
汤志伟 ;
李昱璇 ;
张龙鹏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 (01) :1-9
[5]   以跨学科大纵深研究策源重大原始创新:新一代集成电路光刻系统突破的启示 [J].
余江 ;
刘佳丽 ;
甘泉 ;
李世光 ;
张越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 (01) :112-117
[6]   筑牢“科学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颈 [J].
饶子和 .
中国政协, 2019, (12) :12-12
[7]   专利技术的关联网络分析——以4G通信技术领域为例 [J].
黄晓斌 ;
梁辰 .
情报学报, 2015, 34 (01) :92-104
[8]   核心专利及其识别方法综述 [J].
马永涛 ;
张旭 ;
傅俊英 ;
赵蕴华 .
情报杂志, 2014, 33 (05) :38-43+70
[9]   基于专利技术共现网络的纳米技术演化路径研究 [J].
刘凤朝 ;
马荣康 ;
孙玉涛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10) :1500-1508
[10]   基于专利宽度和深度的技术复杂度分析 [J].
张古鹏 ;
陈向东 ;
牛欣 .
科研管理, 2012, 33 (03) :113-1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