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潜在红利开发与系统性振兴策略

被引:6
作者
李政 [1 ,2 ]
杨思莹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全面可持续振兴; 潜在红利; 系统性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传统计划经济的制度惯性与改革惰性、产业发展水平低并与市场脱节、市场经济文化缺失以及经济地理和高寒气候等多维因素而非单一因素导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面临种种困境。摘掉"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标签,实现东北地区全面可持续振兴发展,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究经济增速下行的根源,深挖国家战略红利、深化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人才集聚红利、协调发展红利和生态红利,采取系统性思维方法,加快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文化转型与区位优势开发,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型经济,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用"新制度""新产业""新文化"武装"新东北",实现东北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 [J].
何剑 .
东北亚论坛, 2004, (05) :8-12
[2]   新一轮东北振兴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五位专家学者 [J].
赵昌文 ;
李晓华 ;
李政 ;
银温泉 ;
杨荫凯 ;
王佳宁 .
改革, 2015, (09) :5-30
[3]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与新一轮振兴 [J].
叶振宇 .
区域经济评论, 2015, (06) :61-67
[4]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几个问题 [J].
赵儒煜 ;
杨彬彬 .
经济纵横, 2016, (08) :62-66
[5]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特点与推进策略 [J].
杨荫凯 ;
刘羽 .
区域经济评论, 2016, (05) :85-93
[6]   制度供给约束与新兴产业发展——基于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逻辑 [J].
张嵎喆 ;
周振 .
宏观经济研究, 2016, (12) :14-20+49
[7]   东北振兴中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J].
李亚男 .
东北亚论坛, 2008, (05) :53-58
[8]   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特征与成因分析 [J].
刘洋 .
宏观经济管理, 2015, (08) :4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