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记忆与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与公众史学

被引:7
作者
李娜
机构
[1] 重庆大学
关键词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D O I
10.15899/j.cnki.1005-5681.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K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摘要
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David Lowenth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5
[2]  
城市记忆与档案[M]. 学林出版社 , 郭红解, 2011
[3]  
职场丽人[M].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吴红婧, 2005
[4]  
Matter and Memory. Henri Bergson. . 2011
[5]   城市公众史学 [J].
李娜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6) :46-54
[6]   国内外“记忆工程”实施现状综述 [J].
韩若画 ;
刘涛 ;
范紫薇 ;
刘珂凡 ;
赵锐 .
档案学通讯, 2012, (03) :14-18
[7]   “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丁华东 ;
尹雪梅 .
档案管理, 2011, (05) :50-53
[8]   论“城市记忆工程”对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 [J].
尹雪梅 ;
丁华东 .
浙江档案, 2011, (03) :13-16
[9]   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建档案工作 [J].
潘连根 ;
屠剑虹 .
浙江档案, 2011, (02) :17-19
[10]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门传承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亮点工程 [J].
丁华东 ;
崔明 .
档案学研究 , 2010, (01)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