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抑或当家人:第一书记的双重角色与融合——基于G镇的经验

被引:20
作者
尹利民 [1 ,2 ]
况伟 [1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代理人; 当家人; 第一书记; 双重角色; 精准扶贫;
D O I
10.13764/j.cnki.ncds.2018.02.008
中图分类号
D262.3 [党的干部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04 ; 0305 ; 030503 ; 0307 ;
摘要
第一书记是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制度设计,对提高农村的扶贫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政府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作为政府代理人,其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落地,而作为村庄当家人则需要为群众代言,满足群众的需求。然而,国家政策供给与群众的需求有时并不一致,从而导致两种角色的冲突,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为此,我们需要保持国家政策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的平衡,来推动双重角色的融合,以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理性——对于A省D县扶贫项目库建设的解构 [J].
殷浩栋 ;
汪三贵 ;
郭子豪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6) :70-93+243
[2]   新“双轨制”:中国精准扶贫脱贫的一种新形式 [J].
雷文艳 ;
谢小芹 ;
简小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4) :8-15
[3]   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3) :82-89
[5]   产业扶贫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基于产业扶贫政策的一项效果分析 [J].
尹利民 ;
赵珂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 (02) :62-68
[6]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理论溯源与双SMART框架 [J].
刘建生 ;
惠梦倩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 (02) :69-75
[7]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 [J].
蒋永甫 ;
莫荣妹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62-168
[8]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需求——基于7687位农民的实证分析 [J].
黄振华 .
社会科学, 2014, (06) :65-73
[9]   山东省选派“第一书记”基层扶贫的经验与启示——以菏泽市郓城县为例 [J].
薛祥伟 .
理论与改革, 2013, (01) :196-199
[10]   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J].
贺东航 ;
孔繁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61-7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