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不同气候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34
|
作者
王素萍 [1 ]
张存杰 [2 ]
韩永翔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
潜在蒸发量; 蒸发皿蒸发量; 影响因子; 气候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蒸发量是研究水分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众多研究普遍认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部分区域蒸发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认为太阳总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以及风速的减小是造成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也发现,在不同的区域,因地形、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差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和主要影响因子也存在差异。利用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1970—2007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8 a来各站潜在蒸发量及20 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各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各站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大多数区域不同,近38 a来,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的蒸发皿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从暖干区向冷湿区,蒸发皿蒸发量依次由明显的增加趋势逐渐转变为不变或微弱的增加趋势;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的文县和暖干区的敦煌站潜在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位于高寒湿润区的玛曲站,潜在蒸发量表现为微弱的上升趋势;中温带干旱区马鬃山站潜在蒸发量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气候区中蒸发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干旱区还是湿润区,动力因子———风速的显著减小是导致潜在蒸发量显著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而热力因子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近40a江河源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王素萍
    [J]. 中国沙漠, 2009, 29 (05) : 960 - 965
  • [2] 中国西北近50a来气温变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王劲松
    费晓玲
    魏锋
    [J]. 中国沙漠, 2008, (04) : 724 - 732
  • [3]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丛振涛
    倪广恒
    杨大文
    雷志栋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 147 - 152
  • [4]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
    张方敏
    申双和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5) : 705 - 709
  • [5] 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姚玉璧
    王润元
    邓振镛
    尹东
    张秀云
    陈昌平
    [J]. 中国沙漠, 2007, (05) : 903 - 909
  • [6] 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潘敖大
    高苹
    [J].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 311 - 318
  • [7] 中国北方近45年蒸发变化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刘波
    马柱国
    丁裕国
    [J]. 高原气象, 2006, (05) : 840 - 848
  • [8] 利用小蒸发皿观测资料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方法研究
    樊军
    王全九
    郝明德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 14 - 17
  • [9] 1956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高歌
    陈德亮
    任国玉
    陈峪
    廖要明
    [J]. 地理研究, 2006, (03) : 378 - 387
  • [10]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左洪超
    鲍艳
    张存杰
    胡隐樵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 680 -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