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

被引:85
作者
张泰苏
机构
[1] 耶鲁大学历史系
[2] 耶鲁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访; 行政诉讼; 纠纷解决; 法治文化; 历史传统;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9.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5.3 [行政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近些年,中国民众在解决行政纠纷时往往会选择信访,而不进行诉讼。对此现象,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信访现象"根本就是民众理性选择的结果,行政诉讼问题过多,效果不如信访。另一种则认为清代的法律文化与1978年以前的新中国历史使当代中国人具有"厌讼"或"信人治不信法治"的历史传统,或叫"路径依赖"。本文认为这两种解释都与现存的证据存在很大出入:首先,信访的效果比诉讼差得多,很少会解决信访者的问题。其次,传统中国社会——尤其在清代和民国——并不很厌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可能:中国民众不选择行政诉讼是因为对这种诉讼的程序感到陌生和排斥。不论古今,中国民众都似乎偏向冲突性较低、法官主导功能较强的诉讼程序和审理方式,而现代的行政诉讼制度因为不允许调解,也许显得过于生硬、冲突性过强,因而使访民产生排斥心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62+245 +24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农民上访、法律援助与司法公平 [J].
李红勃 .
政法论丛, 2007, (01) :25-29
[2]   中国古代的“无讼”理念与现代“和谐”社会 [J].
李文玲 .
甘肃社会科学, 2006, (05) :108-111
[3]   信访制度与农民利益表达 [J].
郑卫东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10-14
[4]   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J].
侯欣一 .
法学研究, 2006, (04) :150-160
[5]   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J].
于慎鸿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91-94
[6]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J].
于建嵘 .
中国改革, 2005, (02) :26-28
[7]   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 [J].
左卫民 ;
何永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11-119
[8]   我国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建构 [J].
胡道才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 (06) :95-99
[9]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J].
应星 .
法学研究, 2004, (03) :58-71
[10]   “依法治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 [J].
张友直 ;
李世源 .
湖南社会科学, 2002, (06)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