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与典型植被的生态需水量

被引:28
|
作者
奚歌 [1 ,2 ]
刘绍民 [1 ]
贾立 [1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3] Alterra,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蒸散量; 生态需水;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蒸散量(ET)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水资源的主要消耗项,包括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裸土蒸发等。植被生态需水是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准确地估算湿地蒸散量、研究植被生态需水量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应用MODIS的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数据与常规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蒸散量的遥感估算模型SEBS模型估算了晴天条件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日蒸散量,采用HANTS算法插补了非晴天条件下的日蒸散量,从而得到2001~2005年的该湿地年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并对蒸散量进行验证和分析。结合该地区典型植被生态需水量与植被蒸散耗水量,估算了2001~2005年的生态补水量。结果表明:与实测值相比,遥感估算月蒸散量的均方差RMSD为16.4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D是11.9%,两者基本一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的蒸散量在空间分布上以水体及周围地区、滨海滩涂、黄河故道以及黄河两岸沼泽湿地等的蒸散量较高,居民地蒸散量较低。蒸散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以5、6、7月份蒸散量最大,月蒸散量在110~120mm之间。2001~2005年期间,每年至少有40%面积的芦苇沼泽和60%面积的芦苇草甸水分供应不足,植被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尤其2002年较为严重,2004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2002年芦苇的生态补水量最大,在9.9×107~3.19×108m3之间,而2004年的生态补水量最小,在3.0×107~2.39×108m3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356 / 536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遥感数据支持下不同地表覆盖的区域蒸散
    何延波
    王石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 288 - 296
  • [2] SEBS模型在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估算中的应用
    何延波
    王石立
    [J]. 高原气象, 2006, (06) : 1092 - 1100
  • [3]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恢复
    唐娜
    崔保山
    赵欣胜
    [J]. 生态学报, 2006, (08) : 2616 - 2624
  • [4] 吉林西部陆面遥感蒸散模型研究
    周云轩
    王黎明
    陈圣波
    万力
    尹楠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6) : 134 - 139
  • [5] 联合TM和NOAA数据研究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散)量
    张长春
    王光谦
    魏加华
    邵景力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 1184 - 1188
  • [6] 利用NOAA数据估算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量
    张长春
    王晓燕
    邵景力
    [J]. 资源科学, 2005, (01) : 86 - 91
  • [7] 陇西黄土高原陆面蒸散的遥感研究
    詹志明
    冯兆东
    秦其明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01) : 16 - 19
  • [8] 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高志球
    卞林根
    逯昌贵
    陆龙骅
    王金星
    汪瑛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 26 - 33
  • [9] 山东南四湖水面蒸发实验研究
    洪嘉琏,傅国斌,郭早男,杜占德,朱伟
    [J]. 地理研究, 1996, (03) : 42 - 49
  • [10] 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方法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杨志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