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因—结果”指标的甘肃各县区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

被引:8
作者
尚立照 [1 ,2 ]
张龙生 [1 ,2 ]
机构
[1] 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
[2]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指标体系; 主要成因指标; 结果表现指标; 定量评价; 甘肃省;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10.06.004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计算了各县(市、区)的生态脆弱度,其中:强度脆弱县8个,高度脆弱县17个,中度脆弱县31个,轻度脆弱县22个,微度脆弱县3个。该研究对甘肃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23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J].
李栋 ;
邸利 ;
彭静波 ;
林斌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9) :9101-9103
[2]   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J].
穆锋海 .
甘肃农业, 2009, (03) :53-54
[3]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述 [J].
周嘉慧 ;
黄晓霞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01) :55-59+71
[4]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及分区评述 [J].
姚玉璧 ;
张秀云 ;
杨金虎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5) :120-126
[5]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岩溶生态脆弱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J].
蒙海花 ;
王腊春 .
四川环境, 2007, (03) :62-66
[6]   基于AHP对生态脆弱性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湖南省临湘市为例 [J].
张祚 ;
李江风 ;
黄琳 ;
胡鹏 ;
刘艳中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04) :305-307
[7]   陇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动态评价 [J].
王晓峰 ;
任志远 ;
王录仓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97-100
[8]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刘茹 ;
张晶晶 ;
雷蕾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06) :500-501+533
[9]   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J].
王言荣 ;
郝永红 ;
刘洁 .
中国水土保持, 2004, (12) :20-21+48
[10]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
马金珠 ;
安新平 ;
赵华 ;
不详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4,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