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44
作者
邓楚雄 [1 ]
谢炳庚 [1 ]
李晓青 [1 ]
贺曲夫 [2 ]
朱东国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指标;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变化; 长沙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为准确把握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利用2001-2009年长沙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以耕地集约利用为目标,尝试性地构建了包含3个层次、12项具体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方法评价长沙市各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序变化规律;以模糊综合评判为主的方法评判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1-2009年,市辖区和东部远郊的浏阳市耕地集约利用度波动式上升趋势明显;东部中郊的长沙县耕地集约利用度经过前期(2001-2004年)短暂的上升-下降后,呈连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位于西部中、远郊的望城和宁乡2县耕地集约利用度变化轨迹基本上体现为持续稳步增加。2009年,市辖区和西部中郊的望城县耕地处于高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分别为0.8638、0.8456;东部中郊的长沙县耕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7643;西、东部远郊的宁乡县和浏阳市耕地处于一般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分别为0.6902、0.6645。2种方法的集成运用为相关地区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结果为促使长沙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J].
邓楚雄 ;
谢炳庚 ;
李晓青 ;
杨利 ;
朱东国 ;
张帆 .
热带地理, 2011, 31 (01) :71-76
[2]   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综合评价 [J].
邓楚雄 ;
谢炳庚 ;
吴永兴 ;
李晓青 ;
傅丽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77-1588
[3]   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J].
易军 ;
梅昀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8) :895-900
[4]   基于SMOP模型的耕地保护目标决策研究 [J].
单娜娜 ;
刘卫东 ;
赖波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5) :766-777
[5]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 [J].
曹银贵 ;
周伟 ;
王静 ;
袁春 ;
赵丽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291-296
[6]   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J].
骆东奇 ;
李乐 ;
郭英 ;
赵伟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1) :98-103
[7]   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结构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英文)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田玉军 ;
谈明洪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9, 19 (05) :545-556
[8]   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特征 [J].
安玉娟 ;
门明新 ;
霍习良 ;
许皞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611-616
[9]   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祝小迁 ;
程久苗 ;
费罗成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2) :11-17
[10]   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J].
邵晓梅 ;
王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1) :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