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社会学探析——基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14
作者
钟涨宝
李飞
余建佐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城市化; 失地农民; 城市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市主流社会的排斥、知识与技能的不足以及社会支持的缺乏,是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为失地农民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与劳动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构 [J].
王春晨 .
农村经济, 2007, (11) :80-82
[2]   反社会排斥:失地农民和谐就业的社会政策选择 [J].
陈世伟 .
求实, 2007, (03) :92-94
[3]   城市社会交往的特征与障碍问题分析 [J].
吕露光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4) :30-33
[4]   城市居民个人背景与职业适应性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J].
范成杰 .
社会, 2006, (01) :98-111+208
[5]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J].
陈慧 ;
车宏生 ;
朱敏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6) :704-710
[6]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J].
陈建文 ;
王滔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04) :90-94
[7]  
中国社会分层[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培林等著, 2004
[8]  
文化社会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司马云杰著, 2001
[9]  
劳动社会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童星等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