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及其测度

被引:25
作者
陈启亮 [1 ]
谢家智 [1 ]
张明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PAR模型; 社会脆弱性; 灾害链; 农业自然灾害;
D O I
10.13246/j.cnki.jae.2016.08.009
中图分类号
F842.66 [];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摘要
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提出,为传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提供创新思路,因此,其可测性及测度机理必是问题重点。在整合灾害周期性理论、自然灾害链前提下,借鉴PAR(压力—释放理论)将社会脆弱性引入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并基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客体、农业环境、农业主体三维子系统指标体系并作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及熵权法对宏观涉农数据进行实证处理,测算出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逐年递减,且各子系统趋势相对平稳且一致。此项研究为农业承灾系统及子系统的相互传导提供部分有效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D].周振.西南大学.2011, 09
[2]   我国农业保险助力农业现代化作用机制探究 [J].
黄颖 .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4 (15) :6-7
[3]   基层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江淮地区某乡应对洪涝灾害的实证研究 [J].
韩丹 ;
顾春燕 ;
赵群 .
学理论, 2015, (14) :1-3
[4]   降低市场准入与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 [J].
张兵 ;
李丹 ;
孟德峰 .
金融论坛, 2015, 20 (01) :47-52+59
[5]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 [J].
罗东 ;
矫健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12) :48-53
[7]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杨少垒 .
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7) :18-20+35
[8]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调查分析 [J].
杨璐 ;
何光喜 ;
李强 .
软科学, 2014, 28 (06) :104-107
[10]   巨灾救助的理论检视与政策适应——以“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为案例 [J].
张海波 ;
童星 .
社会科学, 2012, (03) :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