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单体合并进行中雷达回波参数演变及闪电活动的特征分析

被引:18
|
作者
易笑园 [1 ,2 ]
孙晓磊 [1 ]
张义军 [2 ]
郭玲 [1 ]
王艳春 [1 ]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局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雷暴单体合并; 回波参数; 演变; 闪电活动; 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5 [雷达探测];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雷暴单体合并是促使对流系统成长、增强、持久的重要因素,合并与灾害性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23次合并样本(其中有闪电活动的样本10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基于雷达回波参数的构建与计算,分别以一次冰雹暴雨过程和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对合并及雷暴系统的演变进行了物理过程分析,对所有样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归纳。最后发现并验证了雷达回波参数FV40up-6(即6 km以上对流单体大于40 dBz体积的变率)常常在合并进行中出现突然减小现象,简称为"突降";同时揭示了合并进行中闪电活动的特征。具体结论如下:(1)就合并最初开始位置而言,高度在5 km之下的样本最多,比例达86%。从合并用时看(即RHI图中30 dBz回波开始衔接至最强回波合为一体为止),全都在6—36 min,其中用时在12 min以内的占56.5%;达到30 min的仅占16%。合并开始后,在97%的样本中,回波参数V40(即大于40 dBz的总体积)、V40up-6(即6 km以上大于40 dBz的总体积)出现增大;V40增幅为7%—590%,V40up-6增幅为3%—638%;V40up-6最大值出现时刻距合并开始时刻12—18 min的,占总样本的60.1%;24—36 min的,占总样本的34.8%。(2)在雷暴单体合并进行中有"突降"现象的,占总样本的87%;其中又有77%的"突降"出现在距合并开始后的6—18 min内。(3)在10个闪电活动样本中,有9个样本在合并开始后,闪电频数出现了"跃增",甚至出现峰值;全部样本中参与放电的主正电荷区高度随着"突降"均有下降,降幅在1—4 km,而此时的闪电频数几乎没有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81 / 99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Active Stages of Lightning Activity in Two Hailstorms[J]. 徐爽,郑栋,王咏青,胡鹏宇.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6(02)
  • [2] 两次对流云合并过程的双偏振雷达观测研究
    黄勇
    吴林林
    冯妍
    翟菁
    刘慧娟
    袁野
    [J]. 高原气象 , 2015, (05) : 1474 - 1485
  • [3]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Lightning Meteorology[J]. 郄秀书,刘冬霞,孙竹玲.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5)
  • [4]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多个强降水单体的结构演变及闪电活动特征
    易笑园
    张义军
    王红艳
    董昊
    张楠
    徐姝
    [J].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 1035 - 1046
  • [5]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辐射源分布特征及云内电荷结构讨论
    刘冬霞
    郄秀书
    王志超
    吴学珂
    潘伦湘
    [J]. 物理学报, 2013, 62 (21) : 526 - 534
  • [6] 一次海风锋触发的多单体雹暴及合并过程的观测分析
    易笑园
    张义军
    沈永海
    刘一玮
    孙晓磊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5) : 974 - 985
  • [7]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翟菁
    胡雯
    冯妍
    黄勇
    [J]. 大气科学 , 2012, (04) : 697 - 712
  • [8]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演变的模拟研究
    吕玉环
    李艳伟
    金莲姬
    何彩芬
    [J]. 大气科学, 2012, 36 (03) : 471 - 486
  • [9] 一次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及合并过程研究Ⅰ:以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为主的综合分析[J]. 王俊,龚佃利,刁秀广,盛日锋,陈西利.高原气象. 2011(04)
  • [10] Evolution of the Total Lightning Activity in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 Stratif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over Beijing[J]. 刘冬霞,郄秀书,熊亚军,冯桂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