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敛散性及其解释:1978-2012年

被引:3
作者
高帆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敛散性; 市场化程度; 财政支出水平;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5.08.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探究了1978-2012年我国省区TFP的敛散性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整体以及各省区TFP变动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年均增长率为2.2%,TFP累积增长率为111.7%。TFP增长率及其对增长的贡献度在东部、西部和中部依次降低,东西中部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3%和0.9%。同时,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TFP增长率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对TFP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财政支出水平则对TFP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据此可以对我国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J].
张自然 ;
陆明涛 .
金融评论, 2013, 5 (01) :7-31+123
[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 [J].
张健华 ;
王鹏 .
管理世界, 2012, (10) :18-30+187
[3]   府际关系、关系产权与经济效率——一个解释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的新视角 [J].
顾乃华 ;
朱卫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46-57
[4]   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 [J].
田银华 ;
贺胜兵 ;
胡石其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1) :47-57
[5]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 [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张晓晶 ;
张自然 ;
王宏淼 ;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4-20+122
[6]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地区差距的贡献 [J].
李国璋 ;
周彩云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5) :49-61
[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J].
陶长琪 ;
齐亚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1) :19-32
[8]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差距——基于中国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石风光 ;
李宗植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2) :19-31
[9]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J].
周晓艳 ;
韩朝华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5) :26-48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J].
傅勇 ;
白龙 .
金融研究, 2009, (07) :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