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思考

被引:14
作者
黄善明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物权; 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限制产权流动,以实现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功能,这一制度契合了城乡二元机构的需要。随着城乡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宅基地用益物权的要求不断加强,"小产权"就是农民自发争取的一种典型形式,各地试点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朝向市场化方向前进的。改革应该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下,一方面承认并坚持它的生存保障性属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并实现它的财产属性,让宅基地在为农民提供生存保障功能的同时兼具发展基础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评价及展望 [J].
徐珍源 ;
孔祥智 .
价格月刊, 2009, (08) :3-5+15
[2]   宅基地换房模式分析及金融支持建议 [J].
何源源 .
中国房地产, 2008, (12) :55-58
[3]   取消划拨宅基地 节约集约用地——对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制度的构想 [J].
胡传景 ;
欧名豪 ;
沈士芹 ;
张洪武 .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7, (11) :35-39
[5]   宅基地的物权法规制——兼论物权法草案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 [J].
焦红静 ;
王彦 ;
张开屏 .
中国房地产, 2006, (08) :63-65
[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的价值选择 [J].
韩玉斌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05)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