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区非渗透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物特性研究

被引:8
|
作者
王以尧 [1 ]
陈新拓 [1 ]
钟科 [1 ]
高红 [2 ]
贾滨洋 [1 ]
机构
[1]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成都市环境工程评审中心
关键词
成都市; 中心城区; 非渗透性下垫面; 径流; 污染物;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18.06.003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进一步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河流受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的影响,在2016年和2017年共监测了8场次降雨事件,结果发现:(1)成都市中心城区非渗透性下垫面径流中的COD和TN浓度基本高于地表V类水质标准; TP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频次为41. 8%,重金属指标基本在地表Ⅲ类水以内,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有所缓解,但污染程度总体与上海市近似,但显著高于美国大中城市监测结果;(2)除屋顶外(<30%),各下垫面固液分配比例基本表现出初期的颗粒态冲刷效应。马路和小区路面TP颗粒态比例大于50%,COD颗粒态比例为60%左右;(3)相关性分析表明,颗粒态物质是降雨径流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且大多源于有机耗氧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城市降雨径流磷污染负荷及河岸带生态阻控技术研究.[D].周栋.华东师范大学.2013, 02
  • [2] 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污染物迁移过程与环境效应.[D].常静.华东师范大学.2007, 02
  • [3]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ighway runoff constituent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
    Kayhanian, M.
    Suverkropp, C.
    Ruby, A.
    Tsay, K.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85 (02) : 279 - 295
  • [4] Nitrogen composition in urban runoff - implications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Taylor, GD
    Fletcher, TD
    Wong, THF
    Breen, PF
    Duncan, HP
    [J]. WATER RESEARCH, 2005, 39 (10) : 1982 - 1989
  • [5]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to the pollution of wet weather flows in combined sewers.[J].M.C Gromaire;S Garnaud;M Saad;G Chebbo.Water Research.2000, 2
  • [6] 成都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及对策.[J].张光岳;张红;杨长军;王益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 04
  • [7] 成都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及对策.[J].张光岳;张红;杨长军;王益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 04
  • [8]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静
    刘敏
    许世远
    侯立军
    王和意
    Ballo Siaka
    [J]. 地理研究, 2006, (06) : 994 - 1002
  • [9] 珠海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初步研究
    卓慕宁
    吴志峰
    王继增
    李芳柏
    万洪富
    [J]. 土壤学报, 2003, (05) : 775 - 778
  • [10] 城市径流污染系统分析.[J].夏青.环境科学学报.198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