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职住分离”:“疏”还是“堵”?

被引:27
|
作者
郑思齐 [1 ]
徐杨菲 [1 ]
谷一桢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房地产研究所、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
[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职住平衡;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 住房; 公共服务;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4.05.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职住平衡"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应对交通拥堵和长距离通勤的一项重要规划手段,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职住分离"的趋势反而愈加明显。从就业机会、通勤成本、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可达性四个方面可以解释城市职住关系的形成机制,通过北京市2010年家庭大样本出行调查的微观样本对这些机制进行实证验证,分析表明:面对"职住分离",不应将规划凌驾于市场之上,通过主观"设计"居住与产业用地空间配比("堵")的方法来追求理想的"职住平衡"目标,而是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在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疏"),形成合理的职住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北京市职住关系问题研究
    史亮
    张鑫
    [J]. 住区, 2013, (04) : 122 - 130
  • [2] 新城规划实施的思考
    刘欣葵
    邢亚平
    吴庆玲
    [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 (S1) : 183 - 187
  • [3]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
    郑思齐
    曹洋
    [J]. 城市发展研究 , 2009, (06) : 29 - 35
  • [4] 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
    李强
    李晓林
    [J]. 城市问题, 2007, (07) : 55 - 59
  • [5] 苏州工业园区职住分离问题研究[A]. 许炎.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 2012
  • [6] 苏州工业园区职住空间错位现象及影响分析[A]. 刘伟奇,程炜.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 2012
  • [7] 城市空间规划[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丁成日, 2007
  • [8] The rise of external economies in Beijing: Evidence from intra-urban wage variation[J] . Siqi Zheng,Richard B. Peiser,Wenzhong Zhang.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 2009 (4)
  • [9] Commuting distances in a household location choice model with amenities[J] . Chen Feng Ng.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07 (1)
  • [10] Housing-choice hindrances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matched location and location-preference data in Chinese cities[J] . Siqi Zheng,Yuming Fu,Hongyu Liu.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