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变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被引:15
作者
王金营 [1 ]
贾娜 [1 ,2 ]
机构
[1]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2] 保定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关键词
合成控制法; 京津冀; 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和测度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由政策转变演进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在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干预初期,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损耗平均达15%—16%,最高达21.06%;随后政策调整,转为强化区域内部协同规划,区域人均GDP增速平均提高3%—4%,最高达8.6%,大大修正了前期政策中的负面效应。可见,早期政策干预没能释放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而后面针对区域内部的规划整合与合理疏解,对优化区域整体发展有了积极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把握区域发展阶段特征与变化趋势,相机优化政策设计,使政策调整更加符合区域发展的规律,使得区域内部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协同。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经济特区创新功能演变:从试点到协同——以雄安新区为例 [J].
卞泽阳 ;
殷醒民 ;
章奇 .
科学管理研究, 2018, 36 (04) :5-8
[2]   新型首都城市群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J].
戴宏伟 .
前线, 2018, (08) :76-77
[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效应——基于“反事实”的思维视角 [J].
刘玉成 ;
杨露鑫 ;
万兴 .
技术经济, 2018, 37 (04) :100-108
[4]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研究 [J].
马燕坤 .
经济研究参考, 2018, (21) :26-44
[6]   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J].
周伟 ;
马碧云 .
商业经济研究, 2017, (03) :208-210
[7]   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J].
杨经国 ;
周灵灵 ;
邹恒甫 .
经济学动态, 2017, (01) :41-51
[9]   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政府合作博弈演化 [J].
殷阿娜 ;
王厚双 .
技术经济, 2016, (01) :78-82+109
[10]   京津冀大棋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 [J].
文魁 .
经济与管理, 2014, 28 (06)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