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证分析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被引:2
作者
白小平
机构
[1] 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法; 生存型社会救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例,导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特征鲜明,且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计、救助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救助立法整体定位与结构功能发挥。社会救助立法应着重结构功能定位,与慈善救助法分野互补,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划分,科学且分层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整合为临时困难救助,规范居民收入、财产确认措施和救助程序,确保生存型社会救助立法与适用完善,使其充分发挥"最后一道社会安全保障网"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最新发展及问题分析——基于老年人视角 [J].
杨晓奇 ;
阙丽娟 .
兰州学刊, 2013, (08) :110-114
[3]   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 [J].
刘喜堂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 (04) :19-26
[4]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鲜祖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