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河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环流异常性分析

被引:76
|
作者
张霞 [1 ,2 ]
杨慧 [2 ]
王新敏 [1 ,2 ]
申琳 [3 ]
王迪 [2 ]
栗晗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气象台
[3]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环流异常; 标准差; 地形抬升;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21090700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国家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了河南"21·7"过程的降水特征及环流和物理量的异常性,并对比1981年以来郑州和鹤壁50 mm以上强降水过程的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1)"21·7"强降水过程在累计降水量、强降水覆盖范围、日雨量和小时雨强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极端性,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400 mm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太行山东麓沿山地区和伏牛山东侧迎风坡一侧,与地形关系十分密切。2)南亚高压增强东伸,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低纬度地区活跃的低值系统等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水汽稳定持久向河南输送,太行山和伏牛山沿山一带水汽辐合偏离气候态最强超过-10σ,表现出显著极端性。3)"21·7"过程中,动力条件的异常特征十分显著,200 hPa的辐散中心分别位于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沿山一带,相较历史气候态偏离度达到2σ~5σ;伏牛山沿山一带850 hPa涡度偏离气候态程度较太行山东麓一带更大,达6σ;而700 hPa上升运动则是太行山东麓一带极端性更强,标准差达-3σ~-5σ。4)与1981年以来同区域暴雨过程相比,"21·7"过程中,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标准差为历次过程最大(最小)或次大(次小)者,对暴雨极端性有指示意义,地形附近历次暴雨过程物理量统计显示,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的850 hPa辐合及700 hPa垂直速度平均偏离气候态超过3σ(-3σ),且偏离程度与日雨量呈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8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开封“7·19”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极端性分析
    冀翠华
    李姝霞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 44 (04) : 53 - 62
  • [2] 豫北“7·9”特大暴雨的形成与极端性探析
    司福意
    张一平
    赵海青
    李社宗
    王迪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 44 (01) : 65 - 73
  • [3] 淮河上游致洪暴雨对王家坝水位影响分析及估测
    张霞
    赵培娟
    张渊萌
    栗晗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 43 (04) : 1 - 10
  • [4] 贺兰山东麓极端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陈豫英
    苏洋
    杨银
    张肃诏
    杨婧
    [J]. 高原气象, 2021, 40 (01) : 47 - 60
  • [5] 基于环境参数的极端暴雨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张霞
    王新敏
    栗晗
    吕林宜
    [J]. 气象, 2020, 46 (07) : 898 - 912
  • [6] 2018年8月华南超历史极值降水事件的观测分析与机理研究
    曾智琳
    谌芸
    王东海
    [J]. 大气科学 , 2020, (04) : 695 - 715
  • [7] 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带及其对中国大暴雨与洪涝灾害的影响
    丁一汇
    柳艳菊
    宋亚芳
    [J]. 水科学进展, 2020, 31 (05) : 629 - 643
  • [8] 台风温比亚(1818)降水及环境场极端性分析
    杨舒楠
    端义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20, 31 (03) : 290 - 302
  • [9]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
    刘晶
    周雅蔓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J]. 大气科学 , 2019, (06) : 1204 - 1218
  • [10] 2015年夏季东亚和南亚降水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
    张梦珂
    金大超
    [J]. 大气科学学报, 2019, 42 (05) : 745 -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