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与气候因子的空间关系

被引:24
|
作者
许娟 [1 ]
张百平 [2 ]
谭靖 [2 ,3 ]
孙然好 [4 ]
姚永慧 [2 ]
机构
[1] 不详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7]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垂直带谱; 分布; 气候;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6.007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集成了青藏高原气候区149个山地植被垂直带数据,利用国家基本气象台站自建站以来到2001年的地面观测日气象数据,计算了地面的温暖(WI)、寒冷(CI)、湿润(MI)、吉良龙夫(Kira)干湿指数、干燥度(Idm)等水热指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模拟了青藏高原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形势,探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规律与制约因子的定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高原的东北部、西北边缘,以荒漠、荒漠草原、山地森林、山地草原、灌丛、草甸为组合的半干旱、干旱结构向高原腹地以高寒草原、高山草甸、荒漠带组合的高寒干旱带谱结构的变化;东南、南部边缘,以温暖湿润为特征的以森林带为优势带谱组合结构逐渐向寒冷的高原中心变化;高原的地势效应,致使的水热形势呈现从中央向边缘变化的趋势是致使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谱分布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