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符号的编码: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消费文化研究

被引:17
作者
付茜茜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虚拟偶像; 符号编码; 消费文化;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21.02.015
中图分类号
G05 [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是由虚拟现实、智能技术等建构的"拟真人"偶像,拥有着"人格化"的形象编码,以虚拟表演形式满足着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对虚拟偶像外形的编码设定中,虚拟的"信息身体"也成为象征符号与文化资本。"幻化"的虚拟偶像符号进一步弥合了"现实"与"幻境"之间的差别,成为可以被大众自主编辑的文本和进行文化内容创作的载体。当下,虚拟偶像正成为文娱产业新的文化生产力,应警惕虚拟偶像消费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从网络走红到网红经济:生成逻辑与演变过程 [J].
杨江华 .
社会学评论, 2018, 6 (05) :13-27
[2]   网红的缘起、发展逻辑及其隐忧 [J].
敖鹏 .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 (01) :135-143
[3]   粉丝的文化经济 [J].
约翰·费斯克 ;
陆道夫 .
世界电影, 2008, (06) :165-179
[4]  
虚拟现象的哲学探索.[M].张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5]  
技术化时代的文化重塑.[M].王伯鲁;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6]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美) 舒斯特曼; 著.商务印书馆.2011,
[7]  
体验经济.[M].(美) 派恩; (美) 吉尔摩;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景观社会.[M].(法)居伊·德波(GuyErnestDobord)著;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甘阳译;.西苑出版社.2003,
[10]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 原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