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论人格在定罪中的运用
被引:17
作者:
陈忠林
梅锦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人格;
犯罪人格;
现实化;
定罪;
立案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法上的人格特指行为人对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对立态度,它是认定犯罪的内在根据。在人格影响定罪问题上,现有的"否定论"、"出罪论"和"法定论"观点都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外部行为是人格的现实化,除涉案行为外,人格的载体还包括案前和案后的表现。行为人的对立人格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是一切犯罪成立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当涉案行为处于立案标准的边缘时,案前、案后表现等情节就可能使得对行为人的整体人格态度评价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发挥人格在出、入罪方面的双向功能。要保障人格的此种功能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外,还应当设立一定的限权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