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下基于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为例

被引:4
作者
曾波 [1 ]
崔爱平 [2 ]
刘伟 [2 ]
机构
[1]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
[2]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群;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新型工业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型工业化要求资源节约、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共生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增长,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都需要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经济组织形态的协同效应获得发展。本文就这些内在经济关系,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浅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 [J].
周明生 ;
王辉龙 .
南方经济, 2005, (10) :72-74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 [J].
陈建军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 (03) :113-122
[3]   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J].
郑吉昌 ;
夏晴 .
财贸经济, 2005, (07) :82-86
[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再分析 [J].
任保平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2) :49-53
[5]   集群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J].
毛艳华 .
学术研究, 2005, (01) :68-72
[6]   产业集聚与新型工业化思考 [J].
杨文斌 .
经济与管理 , 2004, (09) :52-54+57
[7]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J].
茹莉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44-46
[8]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南京发展的路径选择 [J].
葛守昆 ;
郭敏 .
南京社会科学, 2003, (S2) :55-59
[9]  
国家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 ,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