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研究——兼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

被引:10
作者
曹忠 [1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关键词
媒介偏重; 文字与图像; 符号表意; 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91206.003
中图分类号
G206.2 [传播媒介];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再现的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D].杨雪筠.湘潭大学.2013, 03
[2]  
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M].赵星植.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3]  
图像的领域.[M].詹姆斯·埃尔金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
[4]  
后现代转向.[M].哈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  
童年的消逝.[M].(美) 波兹曼 (Postman;N.)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传播历史.[M].何道宽; 等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传媒与文化.[M].蒋晓丽; 著.华夏出版社.2008,
[8]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德) 本雅明 (Benjamin;W.)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表征.[M].(英)斯图尔特·霍尔(StuartHall)编;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
[10]  
传播的偏向.[M].(加)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