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私法属性的历史和理论建构(上)

被引:17
作者
王博文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侵权行为法; 一般条款; 民法社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51.6 []; DD912.29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属性和法品格问题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中亟待加强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移植的主要对象,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诞生与发展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私法属性。在这一历程中,处理与侵权行为法的关系始终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借助民法的观念与技术,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端经历了在法定主义、绝对权保护一般条款和悖俗侵权保护一般条款之间的模式选择,并最终以悖俗侵权一般条款和类型化列举为规范基础,通过对"商业关系"、"竞争目的"和"善良风俗"等规范用语的功能化、客观化、社会化和类型化解释,构建起贯彻私法属性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特殊侵权体系。除此之外,与常见误解所迥异的是,消费者利益、潜在竞争者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并不是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直接法益,对相关利益的保护仅仅是市民社会商业化背景下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外部性效果。这种外部性效果的实现,仍然基于演进的民法技术和观念,而不是引入国家干预和行政规制的思维。因此,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竞争秩序和公共利益等分散利益的保护不但不使其成为一部市场规制法,更加凸显其私法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 注译.法律出版社.2010,
[2]  
民法导论.[M].(德) 施瓦布; 著.法律出版社.2006,
[3]  
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M].谢晓尧著;.法律出版社.2005,
[4]  
比较法总论.[M].(德)K·茨威格特(KonradZweigert);(德)H·克茨(HeinKotz)著;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
[5]  
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M].苏永钦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M].邵建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M].[德]哈达赫(K·Hardach) 著;扬绪 译.商务印书馆.1984,
[8]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 [J].
蒋舸 .
法商研究, 2014, 31 (06) :140-148
[9]   何为宪制问题?——西方历史与古代中国 [J].
苏力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5) :90-111
[10]   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 [J].
于飞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