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帕森斯与吉登斯社会结构理论之比较

被引:8
作者
彭国胜 [1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
[2] 贵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帕森斯和吉登斯社会结构理论的梳理,从社会结构的含义与构成、社会结构的层次与关系、社会结构的存在条件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四个方面比较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结构化理论视野中社会结构的异同,旨在深化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 1995
[2]   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 [J].
周怡 .
社会学研究, 2000, (03) :55-6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 1995
[4]  
社会学说与政治理论:当代尖端思想之介绍. 洪镰德. 扬智文化事业公司 . 1998
[5]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华夏出版社 , (美)乔纳森·特纳(JonathanH.Turner)著, 2001
[6]  
社会的构成[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7]  
The Social System. Parsons T. Free Press . 1951
[8]   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与“重建” [J].
郭忠华 .
现代哲学, 2005, (04) :62-69
[9]  
社会行动的结构[M]. 译林出版社 ,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cotParsons)著, 2003
[10]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A Giddens. Polity Press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