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化对隐私安全的危害及隐私权立法的回应性发展

被引:9
作者
李延舜
机构
[1]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权; 科技异化; 合理隐私期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科技已深深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政府管理手段,其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科技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对隐私安全造成威胁,如使私人物理空间在信息保护意义上不再牢固、公民的隐私期待降低、个人隐私几乎被全方位窥视、数据监控干扰私人正常生活。作为技术理性的科技,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必须受到作为价值理性的隐私权法律制度的规制。隐私权立法在时间面向、空间面向、对象面向、类型面向、属性面向上都要有所发展,以有力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各种隐私安全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安宁利益的类型和权利化 [J].
方乐坤 .
法学评论, 2018, 36 (06) :67-81
[3]   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法理、要素及类型 [J].
李延舜 .
法学论坛, 2018, 33 (06) :94-104
[5]   基本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 [J].
韩大元 .
中国法学, 2009, (06) :15-25
[6]   在法律与科学技术之间 [J].
孙莉 .
科学学研究, 2007, (04) :591-597
[7]   科学、技术与经济间关系的制度分析 [J].
王大洲 ;
关士续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1) :29-32+42
[8]   Surveillance Intermediaries [J].
Rozenshtein, Alan Z. .
STANFORD LAW REVIEW, 2018, 70 (01) :99-189
[9]  
数据失控.[M].约翰·切尼-利波尔德.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10]  
数字经济.[M].达尔·尼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