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与房地产——一个基于货币供给的增长假说

被引:22
作者
赵燕菁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分工; 货币; 信用; 增长;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8.09.005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F822.2 [货币管理和流通];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货币数量决定分工水平,分工水平决定经济的效率,货币的数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在以实物商品为货币基础的时代,货币不足制约了社会分工水平。商品货币通过"储蓄创造货币"到"顺差创造货币",就是为了解除货币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信用货币解除了货币的短缺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货币现象。中国通过土地财政所创造的信用,成功转向"贷款创造货币"的信用货币机制,社会分工水平迅速提高。房地产是中国货币信用的主要来源,房地产政策对中国经济必然带来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居住模式与中国城镇化——基于土地供给视角的经验研究 [J].
范剑勇 ;
莫家伟 ;
张吉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4) :44-63+205
[2]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J].
孙国峰 .
经济研究, 2001, (02) :29-37+85
[3]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中华书局.2013,
[4]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M].翟东升;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价值起源.[M].(美) 戈兹曼; (美) 罗文霍斯特; 编著.万卷出版公司.2010,
[6]  
金融的逻辑.[M].陈志武; 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7]  
货币、方法与市场过程.[M].(奥) 米塞斯; 著.新星出版社.2007,
[8]  
发展经济学.[M].杨小凯著;张定胜;张永生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  
放弃土地财政就是自毁长城.[N].邵芳卿;.第一财经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