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单元有效与自治有效:历史变迁与当代选择

被引:37
|
作者
李华胤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自治单元; 单元有效; 自治有效; 单元规模; 单元联结;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19.0038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38 [群众自治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实现治理有效的基础在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有效。自治有效与单元有效高度相关,在有效的自治单元下容易形成有效的自治。实现自治有效需要考虑有效的单元。单元具有地理、社会二重属性。在地理属性上,单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有一定的规模;在社会属性上,单元是指作为治理主体的人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形成稳定社会关系网络的联结形态。规模、联结是单元有效性的两个变量,共同影响自治单元的有效性,并影响自治的有效性。单元规模越适度,单元联结越紧密,单元有效性越高,在这样的单元下,越容易产生有效性较高的自治。在实践上探索有效的自治单元,要考虑规模、联结两个因素,但有效的自治单元并不是单一的,要注意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探索多样、多层的自治单元,实现自治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157 +1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