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及其治理

被引:13
作者
刘小龙
机构
[1]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民粹主义; 社会动员; 社会运动; 网络协商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网络民粹主义动员是发生在网络空间,运用民粹主义话语来实现大众动员的政治活动。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缺乏坚定的领导人物和明晰的政治规划,往往由具体社会议题所诱发,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和大众狂欢的特点,在看似暴烈的话语背后隐藏着虚弱乏力、自我限制的本性。在主体维度上体现着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之间的互动,交织着"为民之粹"的精英维度和"以民为粹"的草根维度;在发生逻辑上由不满、怨恨和愤怒情绪所驱动,体现着情感动员的鲜明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的治理,一方面需要通过强化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改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的滋长土壤;另一方面需要甄别民粹主义动员的类别,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Identity, Electronic Ethos, and Blogs: A Technologic Analysis of Symbolic Exchange on the New News Medium. Robert MacDougall.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 2005
[2]   War of Position and Microblogging in China [J].
Tong, Yanqi ;
Lei, Shaohua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13, 22 (80) :292-311
[3]  
Speaking up for the suffering (br)other: Weibo activism, discursive struggles, and minimal politics in China[J] . Marielle Stigum Gleiss. &nbspMedia, Culture & Society . 2015 (4)
[4]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曾国屏等著, 2002
[5]  
乌合之众[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 勒庞, 2004
[6]  
认同的力量[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 卡斯特 (Castells, 2006
[7]  
民粹主义[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林红, 2007
[8]  
共同体与政治团结[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义天, 2011
[9]  
基于网络政治动员态势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刘力锐, 2012
[10]  
网络空间法治化[M]. 商务印书馆 , 张志安,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