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

被引:11
作者
孙璐杨
伍志燕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 感性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1204 ; 0305 ; 030505 ;
摘要
感性认同是心理认同的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认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网络时代感性认同已经成为网络意识形态认同的普遍现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形式的感性化、内容表达的感性化以及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信息加工的感性化是网络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生成逻辑。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获取受众共情、增强其理论凝聚力、提升话语引领以及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都需要其建构更强的感性认同。激发网民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更强的感性认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应做到大众化、通俗化、常态化与制度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张洋;.人民日报.2018,
[2]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N].王伟光;.人民日报.2013,
[3]   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J].
成其圣 .
求是, 2013, (23) :53-54
[4]   三方博弈视角下政府应对网络推手的对策研究 [J].
陈福集 ;
黄江玲 .
中国行政管理, 2013, (11) :18-21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8,
[6]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8,
[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
[9]  
景观社会.[M].居伊·德波.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5-17529-9
[10]  
论语·大学·中庸.[M].陈晓芬;徐儒宗.中华书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