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被引:237
作者
刘海龙
束开荣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具身性; 传播研究; 身体观念; 虚拟现实;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04.2019.02.01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离身观念曾主导着不同领域学者对传播与身体关系的研究,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为具身性进入传播与身体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研究发现,具身性为反思既有的两种传播观念以及关照新传媒技术实践提供了难得的逻辑切入点。首先,批判性地揭示传播传递观所隐含的刺激—反应这一实证主义逻辑,凸显身体及其知觉类型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系统性缺席;其次,从符号与现实关系的角度检视传播仪式观的作用机制,尝试以具身视角填补由这一作用机制所造成的学理困境;再次,以具身观念反观新传媒技术及其实践,将虚拟现实理解为具身性的传播实践,借此为彻底离身的技术神话去魅。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 [J].
刘海龙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2) :37-46
[3]  
“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叶浩生.心理学报. 2014(07)
[4]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J].
叶浩生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5) :705-710
[5]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 [J].
刘晓力 .
哲学研究, 2005, (10) :74-81+130
[6]   行为主义和传播研究 [J].
刘晓红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8, (03) :54-65+94
[7]   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 [J].
叶浩生 .
心理学动态, 1992, (02) :19-24
[8]  
实践理论大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皮埃尔·布尔迪厄, 2017
[9]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凯瑟琳·海勒, 2017
[10]  
肉身哲学[M].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乔治·莱考夫,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