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

被引:26
作者
胡光志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法治化; 可诉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正当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失灵";二是宏观调控能够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的最终标志,是司法可以也能够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审理与裁判。认为宏观调控行为具有不可诉性的观点在理论上因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理念而不合时宜,在实践中则可能因应人治的需要而十分有害。虽然要实现宏观调控的可诉性在目前还存在许多障碍,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宏观调控可诉性的理由。通过对现行司法制度的改革,以建立"公益诉讼"为突破口,辅之以"法院之友"等手段,宏观调控的可诉性是可以实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之治 [J].
胡肖华 .
中国法学, 2007, (01) :100-110
[2]   论最高法院在宏观调控中的角色定位 [J].
鲁篱 .
现代法学, 2006, (06) :107-113
[3]   美国“法院之友”制度研究 [J].
张泽涛 .
中国法学, 2004, (01) :175-184
[4]   社会控制:关于司法与社会最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 [J].
程竹汝 .
文史哲, 2003, (05) :151-157
[5]   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J].
刘瑞华 .
现代法学, 2003, (03) :87-93
[6]   司法的特质与理念 [J].
于晓青 .
现代法学, 2003, (02) :181-187
[7]   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探析 [J].
邢会强 .
法商研究, 2002, (05) :64-70
[8]   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范畴的法理分析 [J].
李昌麒 ;
胡光志 .
中国法学, 2002, (02) :3-15
[9]   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00, (05) :30-58
[10]   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 [J].
刘剑文 ;
杨君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0, (04)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