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系统的客观性

被引:8
作者
肖新军
张治河
易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创新; 创新系统; 客观性;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02.007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创新系统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同样存在创新系统呢?在深入理解创新系统理论内核的基础上,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下创新系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并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GDP总量持续攀升、全球竞争力指数持续攀升、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和世界500强企业总数持续攀升等方面阐明了不同时期我国创新系统的存在以及在相应创新系统作用下中国创新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创新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主导一个国家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原因,不是创新系统由哪类创新主体主导的问题,而是不论何种经济体制下,国家都需要努力建立与本国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和制度环境相匹配、相适应、相协调的创新系统。不论创新系统如何演进,国家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创新理论:1912-2012——纪念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版100周年 [J].
代明 ;
殷仪金 ;
戴谢尔 .
经济学动态, 2012, (04) :143-150
[2]   创新学:一个驱动21世纪发展的新兴学科 [J].
张治河 ;
周国华 ;
胡锐 ;
谢忠泉 .
科研管理, 2011, 32 (12) :143-150+156
[3]   创新系统多层次架构研究 [J].
魏江 ;
陶颜 ;
胡胜蓉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 (04) :37-43+80+112
[4]   六七十年代我国科技快速进步的奥秘 [J].
老田 .
农村工作通讯, 2005, (09) :56-57
[5]   OECD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及其意义——从理论走向政策 [J].
李正风 ;
曾国屏 .
科学学研究, 2004, (02) :206-211
[6]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 [J].
王春法 .
中国软科学, 2003, (05) :99-104
[7]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王海燕 ;
张钢 .
经济学动态, 2000, (11) :66-71
[8]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J].
安维复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100-112+206
[9]   完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系统 [J].
陈劲 .
中国科技论坛, 2000, (02) :23-25
[10]   第二次现代化与国家创新系统 [J].
张凤 ;
何传启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0, (01)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