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股权激励:利益趋同还是利益壕沟——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10
作者
强国令 [1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利益趋同; 利益壕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117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改善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J].
汪昌云 ;
孙艳梅 ;
郑志刚 ;
罗凯 .
金融研究, 2010, (12) :131-145
[2]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J].
苏冬蔚 ;
林大庞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88-100
[3]   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 [J].
权小锋 ;
吴世农 ;
文芳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73-87
[4]   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 [J].
吴育辉 ;
吴世农 .
管理世界, 2010, (05) :141-149
[5]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 [J].
吕长江 ;
郑慧莲 ;
严明珠 ;
许静静 .
管理世界, 2009, (09) :133-147+188
[6]   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 [J].
吕长江 ;
赵宇恒 .
管理世界, 2008, (11) :99-109+188
[7]   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 [J].
程仲鸣 ;
夏银桂 .
南开管理评论, 2008, (04) :89-96
[8]   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J].
夏纪军 ;
张晏 .
经济研究, 2008, (03) :87-98
[9]   产权、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 [J].
李寿喜 .
经济研究, 2007, (01) :102-113
[10]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 [J].
俞鸿琳 .
经济科学, 2006, (01) :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