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超越: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被引:13
作者
李政
朱燕
机构
[1] 宁波大学
关键词
微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适应超越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的出现与发展,造就繁荣的"微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的组成、传播及交互方式,并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初步形成、比较选择和持续加固进程。微媒体的交互性、实效性、共享性和快捷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受教者、教育者及具体教育影响等各个因素均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一复杂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遵循"适应超越律",在适应微媒体时代的技术变迁和观念更新的同时,通过持续的变革和创新,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微媒体从业者之间、受教者与微媒体主体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微媒体传播影响之间的适应与超越,以最终实现对时代思潮的超越和引领。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
王洪波 ;
李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3) :22-26
[2]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 [J].
沈壮海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11) :13-20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J].
张耀灿 .
思想·理论·教育, 2005, (03) :4-10+1
[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周中之; 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
[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陈万柏; 张耀灿;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
[7]  
受众分析.[M].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  
长尾理论.[M].(美) 安德森; 著.中信出版社.2006,
[9]  
理解媒介.[M].(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