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城市效率研究的思考

被引:6
作者
赵千钧 [1 ,2 ]
张国钦 [1 ]
崔胜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城市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主体,也是吸纳城市化人口的主体。当前中国大城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形成所谓的"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的"包袱"较小,可吸取大城市前车之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希望所在。学术界和决策者对处于城镇谱系中间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中国城市化研究及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效率。研究以城市能量代谢过程为核心的、定量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形态、社区形态等等的行为效率问题十分必要;由此建立城市效率学科,可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J].
仇保兴 .
城市规划, 2007, (06) :9-15
[2]   周干峙院士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中)小城市委员会第十四次年会上的讲话 [J].
周干峙 .
城建档案, 2004, (02) :4-7
[3]  
中国大城市环境问题的特性及其解决[A]. 陈卓咏.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 2007
[4]  
32个特大城市30个缺水[N]. 闻哲.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 (003)
[5]  
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观察[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邵益生, 2006
[6]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倪鹏飞主编, 2004
[7]  
中小城市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 .2 周干峙. http://www.buildcc.com/html/66/1066-184493.html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