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区域差异性研究

被引:14
作者
赵颖文 [1 ]
吕火明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村小康社会; 指标体系; 差异性研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本文构建了包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质量、农业投入及产出水平、农村生态环境5个评价维度24个指标的农村全面小康发展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反映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份的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6个不同层次的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其差异主要归结为5个评价维度协同耦合的差异性。分别从5个评价维度分析各类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J].
田云 ;
张俊飚 ;
尹朝静 ;
吴贤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91-98
[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定位及区域聚类分析 [J].
施晟 ;
卫龙宝 ;
伍骏骞 .
经济学家, 2012, (04) :63-69
[3]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聚类评价——基于2000—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高鹏 ;
刘燕妮 .
经济学家, 2012, (03) :59-65
[4]   农村均衡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J].
刘辉 ;
王征兵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 (01) :1-8
[5]   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 [J].
李兰兰 ;
诸克军 ;
郭海湘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55-61
[6]   各地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TOPSIS分析 [J].
李东坡 ;
孙文生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6, (04) :414-418
[7]   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与协调发展对策 [J].
王国升 ;
高旺盛 ;
陈源泉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19-122+135
[8]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陈卫平 ;
赵彦云 .
管理世界, 2005, (03) :85-93
[9]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杨万江 ;
朱允卫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