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秩序的可能: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9
作者
尹继武
机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和谐世界; 群体关系; 国际关系; 情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和谐的条件与机制。避免冲突是构建和谐秩序的一种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群际冲突与和谐的讨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国际冲突与和谐讨论的理论逻辑如出一辙。群体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由群际冲突到和谐分析的演变;群体认同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冲突决定论向非决定论的变化,亦即在国际关系层面,国家对社会认同的追求不一定会导致国家间的竞争,更不可能必然产生冲突。国家冲突的避免与和谐世界秩序的形成,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其中国家的能动性以及情绪与情感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5+4 +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 [J].
肖佳灵 .
国际观察 , 2008, (02) :1-15
[2]   周恩来外交思想对建设和谐世界的启迪 [J].
王家云 .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8, (02) :1-5
[4]   国际关系的前景理论 [J].
林民旺 .
国际政治科学, 2007, (04) :104-126+0+2
[5]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J].
孙学峰 .
教学与研究, 2007, (11) :55-60
[6]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J].
王沛 ;
刘峰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5) :822-827
[7]   从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哲学选择及其实践意义 [J].
江西元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 (04) :46-53
[8]   冲突、合作与和谐的博弈哲学 [J].
赵汀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06) :6-16+3
[9]   “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 [J].
王公龙 .
现代国际关系, 2007, (03) :56-62
[10]   “和谐世界”:中国的全球治理理论 [J].
陆晓红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 (06)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