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之重构

被引:91
作者
王秀哲
机构
[1] 辽宁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理论缺陷; 实践困境; 多元动态制度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前信息时代建立的以信息主体控制权为核心的保护架构面临个人信息保护范围不确定、权利异化以及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无法发挥作用的缺陷。而我国由于过多关注前信息时代的理论借鉴,并不发达的法律保护实践困境重重,表现为立法保护滞后、刑法保护被动和民事司法救济无力。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利用面临数据人格塑造和现代权力控制的新挑战,必须从多元、动态的角度做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整体制度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识别与再识别: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立法选择 [J].
齐爱民 ;
张哲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2) :119-131
[2]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3]   信赖理念下的个人信息使用与保护 [J].
吴泓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1 (01) :22-36
[5]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7]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J].
于志刚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10) :4-14+155
[8]   个人信息财产权理论及其检讨 [J].
李延舜 .
学习与探索, 2017, (10) :77-85
[9]   个人信息权确立的双重价值——兼评《民法总则》第111条 [J].
郝思洋 .
河北法学, 2017, 35 (10) :128-139